导航菜单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由18章组成,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做了系统性的论述,教学资源丰富、数据资料新、结构完整。本书语言平实、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注重挖掘贸易背景和能力培养,许多案例都是编者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编者经过对《Incoterms 2020》和《UCP600》等国际惯例的多年跟踪研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国际贸易**的前沿理论动态,在充分理解与消化“关检合一”“单一窗口”等**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国国际贸易理论”“商品的检验和保险”“报检和申报出口”“出口结汇的主要单据”“报关和纳税”“跨境电子商务”等相关内容做了修订和补充,使本书成为目前国内反映**国际贸易惯例精神的高校教材之一。本书与精品课程网站衔接,欢迎广大师生登录使用,下载PPT课件、习题答案、课堂讨论答案、单据库等教学资源。

more >

第5版前言本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已经修订升级共计5版,印刷40余次,发行量超过15万册,由衷地感谢广大师生的支持与厚爱。这不仅是对教材编写质量的高度认可,也对教材下一步的修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顺应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纸制教材+实训软件+资源平台”密切配合的新形态教材,被百余所院校教学使用,并逐步成长为品牌教材,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以及进出口业务工作者的欢迎。本书在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础技能、形成核心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总结中国对外开放事业最新实践经验和成果,探讨国际贸易环境、政策与实务的发展趋势,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20版)生效之际,向全国广大师生推出第5版。“十三五”时期,中国积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在巩固已取得优势的前提下,寻找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逐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第一,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增长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我国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2.16万亿元人民币,与2019年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 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中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除了增速保持稳定增长,外贸结构也进一步优化。2020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比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9.2个百分点,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持续提升,比2019年高出0.9个百分点。外贸区域发展更加平衡,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进出口增长了11%,占全国进出口比重达17.5%,比2019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实现增长,东盟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我国贸易额增长了7%。欧盟、美国为我国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我国贸易额分别增长了5.3%和8.8%。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企业积极投入防疫物资生产,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至12月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其中,出口口罩2242亿只; 出口防护服23.1亿件、护目镜2.89亿副、外科手套29.2亿双; 出口呼吸机27.1万台、病员监护仪66.3万台、红外测温仪1.19亿件。我国出口的防疫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全球抗疫斗争,为维护人类健康和国际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取得良好发展。一方面,201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而且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十三五”时期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实现了全球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实现了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对外投资带动出口的效应日益明显。第三,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中国对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出口为5691.9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的25.75%; 到2019年,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7622.9亿美元,占比提升至30.51%。从沿线国家的进口则由2013年的4713.6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5817.3亿美元,占总进口比重由24.17%升至28.01%。2013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为126.3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比重为11.71%; 到2019年,投资额增长到186.9亿美元,占比已达到13.65%。与此同时,中国同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经贸合作区的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十三五”时期中国身处改革和转型攻坚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的调整与变革,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与挑战。一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已经在世界范围盛行,并对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产生了负面影响。①美国不仅在贸易领域挑起史无前例的对华争端,而且在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甚至谋求同中国全面脱钩。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本已给中国带来对外开放领域的巨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又给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净出口对GDP(国内生产总值)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净出口与消费、投资一起,被称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的时期,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净出口一直被认为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陷入萧条,外部需求不振,中国开始把内需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自此,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速有所减缓,特别是贸易顺差占GDP比重显著下降。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当年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率大幅下跌,仅为-0.6%。此后,贸易差额占GDP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外需变化使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呈现出正负交替的特征,一直贯穿于“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尽管目前中国各界都对内需高度重视,但绝不能放弃外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要充分重视外部循环,需要通过“稳外贸”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外贸转型升级的动力仍需加强。中国外贸企业长年只从事生产环节的“简单劳动”,而较少从事研发产品、拓展营销渠道、创立品牌等“复杂劳动”,大部分企业仍然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底端,这一状况在“十三五”时期虽略有好转,但未从根本上得以改观。更为重要的是,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进展却十分缓慢,以芯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产品仍然受制于人。因此,外贸企业未来需要积极探索,进入具备持续成长空间的领域,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市场布局,从而突破瓶颈,从根本上获得转型升级动力。“十四五”发展需要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未来5年将成为我国打破发达国家科技枷锁、实现对外开放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才能促进中国有效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十四五”规划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置于重要地位,明确了以开放求共赢是中国坚持的基本方向。在“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对外开放最核心的内容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早在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就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有效提高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而高质量的发展则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当前经济总量已经接近全球20%,中国14亿人口消费转型升级蕴藏巨大的潜力,如果这一潜力被释放,将同时推动国际大循环运行,可以吸引其他国家商品和要素进入国内市场,使中国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参与国际市场。在当前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逆全球化趋势仍在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萧条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发挥内需潜力,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改变以往的“两头在外”格局,将原有的劳动力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型,完成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在此过程中,中国对外开放将会继续扩大深化,不断向制度型开放转型,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链水平,并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到二○三五年,中国将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也提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具体而言,未来中国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形成,需要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还要发挥各级政府为企业和市场服务的作用,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立足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优势,积极参与塑造和引领国际规则,提升中国优势领域的国际规则话语权。在经贸规则领域,我国积极参与并利用好新型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同时,我们要通过运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等重要协定,大力开拓东盟、日韩、澳新等区域市场,进一步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由于“逆全球化”升温,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回升乏力,各国纷纷实施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对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阻力。自2018年以来,我国海关总署对企业报关报检资质进行了优化整合。 整合申报是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后海关机构改革在实现改头换面基础上脱胎换骨的第一步,是关检业务全面融合的历史性、标志性改革措施,也是海关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复杂外贸形势和服务外贸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原报关单、报检单整合为一张报关单后,原报关、报检共229个申报项目精简为105个,进口、出口货物报关单和进境、出境货物备案清单布局结构也得到了优化,版式由竖版改为横版,纸质单证采用普通打印方式,取消了套打,不再印制空白格式单证。第5版继续保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范畴体系,秉承诠释理性、昭示方向、解析规则、尊重实践的专业特质,在内容上力求做到去粗取精,将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实务纳入一个完整统一的框架之内。为书籍更新改版,我们赴多家企业现场调研,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书籍进行优化调整。与第4版相比,第5版在以下环节做了较细致的修订工作: ①除了个别年份外,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②对海关总署2018年第28号公告“关检合一”进行了详细解读,对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同时更新了相关单据资料。③增加了对《Incoterms 2020》的解读。在此特别感谢京东集团副总裁曾晨先生、中成国际天津公司副总经理左永刚先生、北京众志好活科技有限公司朱江先生对本书修订工作的大力协助。五矿物流集团副总裁程伟研究员,五矿物流集团天津货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东女士、集装箱进口部副经理孙丽女士、原料部副经理左艳艳女士、金属部业务主管程爱林女士、综合业务部业务主管李若欣女士耐心细致地为我们提供了各类翔实的一线实务知识与宝贵资料,对他们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再次感谢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秘书长刘明国先生、中国民生银行刘玲高级经济师、中国银行王磊先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桓博士、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康明博士、大连商品交易所郑春风博士、中国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王树祥先生、建元律师事务所辛英民律师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流媒体事业部张国新总裁、孙毅开先生等各界朋友,他们在贸易实务领域给予了编者有力支持。同时也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洪俊杰教授、王健教授、冷柏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谷克鉴教授、王孝松教授、易靖韬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王俊豪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刘恩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赵春明教授、魏浩教授,云南财经大学钟昌标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霍达教授,东华大学高长春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尹国俊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永安教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何曼青研究员,英国雷丁大学商学院刘毅鹏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王海波教授等学术界朋友的大力支持。这里还要特别缅怀昔日的合作伙伴朴虎吉先生,他对本书建立在贸易实践的基础之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所参阅的文献除了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的一部分外,还有大量国际商会的出版物、近年的大量相关报刊文章以及网络资料,相关文献数百篇之多。在此,谨向所有使编者获益的同行致以真诚的谢意。编写团队的每一分子都对本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张晨霞、罗森林、董炜炜、翟瑞瑞、李冬杰、王丽霞、郑江、艾宝林、湛杨灏、李飞、高洁、张李叶子、司凡、王子衿、杜倩云、马欣、鲁泽霖、路茜滢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国际金融等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同时可以作为财政学、会计学等本科专业选修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外销员、商务师、报关员考试辅导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人员的参考书。本书的电子网络配套资源还包括PPT讲义课件、课堂讨论题答案、复习思考题答案、教学案例库(教师版)、考试平台(学生版、教师版)等。由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浅薄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及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21年3月于明光楼

more >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扫描二维码下载APP了解

相关推荐: